科技创新实现OLED产业腾飞

时间:2010-03-29 08:49来源:世纪电源网

摘要: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OrganicLightEmittingDis-play)是指有机半导体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发光的技术,为全固态结构,主动...

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O r g a n i cLight Emitti n g D i s -play)是指有机半导体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发光的技术,为全固态结构,主动发光,无需背光源。与LCD(液晶)相比,它具有许多优势,如高亮度、高对比度、超轻超薄、响应时间短、无视角限制、低功耗、抗震性能好、工作温度范围宽、能实现柔软显示等。OLED被业界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型显示技术之一,也是国际上高技术领域的一个竞争热点。

清华大学自1996年开始OLED技术研发,2001年成立维信诺公司进行生产工艺技术开发和生产线设计与建设。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维信诺公司与清华大学紧密合作,全线贯通了实验室研发、中试技术开发和大规模生产的全过程。系统掌握了OLED材料、器件、工艺和驱动关键技术,自主设计并建成的我国大陆第一条OLED大规模生产线于2008年投产,完成了OLED技术从实验室研究到大规模生产应用的转化。

1:信诺公司副总裁张德强先生

 

OLED:技术领先 应用前景广阔

通过与清华大学的紧密合作和自身强大的研发团队,维信诺公司拥有强大的OLED技术实力和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他们成功开发出新型电子注入技术,突破了国外专利的限制。在国际上率先采用有机无机复合技术,大大提高了器件的效率和寿命。研制成功多款单色、多色、彩色OLED显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率先推出了透明点阵OLED产品和双面显示OLED产品,成功解决了高亮度、抗电磁干扰、抗震动和抗力学冲击等关键技术问题。产品已成功应用于神七舱外航天服上(图1)。公司建成了国内第一条OLED大规模生产线,打破了我国显示产业依靠技术引进的被动局面。目前该公司的OLED产品已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仪器仪表、航空航天等领域,客户不仅包括国内知名企业,同时还出口到欧洲、韩国和日本等国际市场。2009年,清华大学和维信诺公司联合完成的有机发光显示(OLED)材料、器件及其产业化项目荣获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科技成果的最高奖项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OLED作为新一代的平板显示技术虽然正处于产业化初期,但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它不仅可用于显示产业,由于可大面积成膜、功耗低、无频闪、柔软可弯曲等特点,OLED还是一种理想的平面光源,在未来的节能环保型照明和光源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驱动方式不同,OLED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源驱动型OLEDPMOLED),一种是有源驱动型OLEDAMOLED)。发展中、小尺寸OLEDOLED技术产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未来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包括三个方向:在PMOLED基础上开发高画质、超薄、大尺寸的AMOLED;发展平面、省电、光线柔和的新一代照明光源;发展低成本的印刷制备技术和可弯折的柔性器件。从应用领域看,目前OLED产品主要应用在手机、MP3等消费类电子,以及工控仪表、医疗器械、车载显示等中小尺寸显示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OLED产品的应用将扩大至电脑、彩电等大尺寸领域和照明领域。维信诺在开展中小尺寸OLED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OLED前沿技术的开发。在OLED柔软显示方面,清华大学和维信诺是少有的几家可以制备柔性OLED显示器件和柔性照明器件的单位。目前,维信诺公司已经就AMOLED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行了全面布局,计划在未来的2-3年内实现AMOLED的规模化生产。在照明领域,维信诺已经推出了OLED装饰照明产品,并筹划在近年内进入灯具及其他照明领域,计划在2-3年内实现OLED白光照明器件的大规模生产。

2:维信诺公司产品应用于航天服上

产学研合作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 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全面发展

维信诺公司始终把持续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他们认为未来全球OLED产业竞争的焦点还是在技术上,企业只有强化自主创新意识,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推动产业发展。在企业的发展过程,维信诺公司从多个方面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

1)不断加大OLED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开展新一代OLED技术的研究。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维信诺全力推进以产业化为目标的自主创新,同时加强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在发展小尺寸OLED技术和产业的同时,维信诺不断推进OLED柔软显示、透明显示、双面显示、大尺寸显示等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产品效果如图2),争取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最重要的OLED产品供应商之一。

2)打造跨学科的研发队伍。OLED技术作为新型显示技术,涵盖了化学、材料、电子、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多学科和不同技术背景的人来解决所面临的综合性问题。清华大学和维信诺的OLED技术团队从项目开始就着重解决学科交叉问题,吸纳了包括化学、材料、电子等不同领域的研发人员,组建了一支跨学科和技术背景的研发队伍。

 

免责声明:本文若是转载新闻稿,转载此文目的是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所用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编辑予以删除。
我要投稿
近期活动
帖子推荐更多

Copyright 2008-2024 21dian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号为:津ICP备1000234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