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印发: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2015-2020年)

时间:2015-10-15 11:39来源:世纪电源网

摘要:重庆市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2015―2020年)建设智慧城市有助于实现城市从管理到服务、从治理到运营、从零碎分割到协同一体的革命性转变,对全面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同步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制定本方案。一、工作...

重庆市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
(2015―2020年)
建设智慧城市有助于实现城市从管理到服务、从治理到运营、从零碎分割到协同一体的革命性转变,对全面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同步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0年,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3G/4G/WLAN网络覆盖能力进一步加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更加完善,城市传感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其中,路灯感知覆盖率90%,社会公共区域视频覆盖率95%以上,重要隧道、桥梁等感知覆盖率100%。产业升级、政务应用、公共服务等近30个应用示范工程全面建成并面向全市提供智慧化的信息服务。基本建成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同步发展,智慧化水平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国内领先的国家中心城市。
二、工作思路
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规制标准的调控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并发挥其主力军作用,以社会公共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电子政务体系改革任务为核心,以“平台先行、行业示范、分建共享、集中服务”为路径,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新兴产业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五大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我市国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信息消费等试点工作,促进数据开放和规范应用,深入推进重庆智慧城市建设。
――平台先行。先行建设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在政府信息公开、政府运行管理、城市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行业示范。选择基础较好、需求强烈的行业开展示范工程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共性问题解决方案。
――分建共享。市级部门各司其职,按职能分工开展本行业智慧专项建设,建设成果全市共享。
――集中服务。建设成果逐步实现集中化管理,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向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有序开放与服务。
三、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推进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的光网城市、高速无线城市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枢纽,完善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搭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成水土政务资源数据中心,改造升级城市智能感知设施,加快构建宽带、融合、泛在及信息共享的智慧化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城市中人、物相互感知和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全市信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及服务水平。
专栏1 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一、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加大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城域高速网络、高速移动宽带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将重庆建设成为高速宽带互联的一流现代化光网城市、高速无线城市及先进的国内通信枢纽。
(一)建设一流城市光网。加速推进光纤到户、光纤到桌面,加快现有互联网的升级改造,加快有线电视网的数字化和双向改造,推进“三网融合”。打造下一代网络发展城市光网体系。(市通信管理局牵头,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基础电信运营商、广电企业配合)
(二)创建高速无线城市。建设高速移动无线宽带网,扩大4G移动网络覆盖范围。以WLAN作为热点区域高速接入的补充技术,提高接入带宽,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度。(市通信管理局牵头,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基础电信运营商配合)
(三)构建国内通信枢纽。依托国际海底光缆、陆缆及卫星资源,将重庆建设成为“海、陆、空”多方向、多途径的国内通信枢纽。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争取“宽带乡村”等重大示范试点,充分利用国内电信运营商通信网络资源,将重庆打造成为国内通信枢纽。(市通信管理局牵头,市经济信息委、基础电信运营商配合)
二、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建成自然人、法人、地理空间三大数据库,搭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全面推动城市感知设施的升级改造,有效促进全市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信息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及城市集约化建设水平,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枢纽。
(一)建成三大基础数据库。全面建成权威性高、开放性好的自然人、法人、地理空间三大基础数据库。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完善数据更新机制,不断丰富基础数据资源,保证三大基础数据库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及时更新。(市公安局牵头,市工商局、市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配合)
(二)搭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是智慧重庆建设的核心基础平台,是以地理空间位置为基础,通过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及统一化管理,整合全市基础时空信息资源和行业时空信息资源,构建全面、海量的智慧重庆公共信息时空大数据体系,建成面向全市产业发展、政务管理、公共服务等的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市规划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配合)
(三)升级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建设水土政务资源数据中心,推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向云计算模式转型,打造高性能数据中心环境,建成覆盖数据存储、处理、分析、管理、发布等全流程的基础设施支撑条件,为智慧重庆建设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经济信息委、市政府办公厅配合)
四、智慧城市社会管理
重点推进政务共享服务、政府决策支持、政府数据开放、信用体系建设、社会综合治理、城市治安管理、应急管理、电子口岸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生产安全监管、生态环境监控、城乡规划管理、城乡建设管理、税务管理、市政管理、国土管理、水资源管理等系统建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务服务和社会管理,提高透明度及业务办理效率,实现服务手段智慧化、管理过程精细化、管理方式多样化,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专栏2 智慧城市社会管理重点
一、政务共享服务。以全市电子政务外网为依托,以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资源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为目标,集成市政府信息公开、跨部门通用办公、全市网上行政审批、辅助决策服务、行政效能监察等应用体系,建设形成规范统一、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全市电子政务体系和政务共享应用平台,提升政府科学决策水平、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效能。(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配合)
二、政府决策支持。依托全市电子政务外网、350兆警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等政务公用网络,以全市公共信息数据为基础,整合全市经济运行、社会管理、自然资源等各行业部门业务动态信息,构建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交换和动态更新机制,面向政府管理决策需求建立决策支持服务系统,随时、随地、按需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服务、智能分析及其他决策支持信息服务,及时、准确地为政府决策指挥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市规划局、市公安局配合)
三、政府数据开放。借鉴国内外城市开放政府数据的先进经验,以全市公共信息数据为基础,整合重庆市智慧城市时空云平台,建设重庆综合市情系统,健全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及共享交换机制,形成统一的数据开放平台,推动政府部门开放有价值的数据,鼓励社会力量挖掘数据价值,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数据生态,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经济信息委配合)
四、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整合政务公共信用信息资源,逐步建成与法人库和自然人库相互关联、内容完整的重庆市公共信用信息大数据。构建“诚信重庆”门户网站,开发面向信用主体、政府部门和信用服务机构的公共信用信息查询系统,建成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平台,为加快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工商局、人行重庆营管部配合)
五、社会综合治理。搭建社会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平台,构建纵向覆盖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五级综治机构,横向覆盖公安、人力社保、民政、司法、卫生计生、国土房管、教育等市级部门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安全可靠的综治信息网络,实现各级综治组织信息采集的电子化、各类案(事)件横向和纵向流转的自动化、综治业务的自动统计报表、分析研判和综合查询等智能化应用。(市委政法委)
六、城市治安管理。充分利用平安城市建设成果,完善立体化治安视频网络体系,升级社会安全事件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工程,提升公共安全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推动智慧型平安城市综合技术应用示范,推动小区、商圈、校园的智能识别、智能监控、远程值守、政务信息化、医疗信息化等多项示范应用,创新社会公共安全联防联控和管理服务机制,助推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市公安局牵头,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配合)
七、应急管理。整合公安、环保、交通、水利、卫生、安监、地震、气象等职能部门应急信息资源,构建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互联互通的全市智慧化政府应急平台,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全市统一的应急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提高应急处置相关的人力、物力及重要防护目标空间分布与动态信息管理、调度及可视化能力。(市政府应急办牵头,市规划局、市市政委配合)
八、电子口岸管理。“纵向”依托海关、检验检疫、工商、税务等部门完整、高效的信息化系统,“横向”对分散的通关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汇集、整合和再利用,打造重庆口岸数据交换中心,开发适应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需要的应用项目,形成便利企业、促进开放,联网协同、“一站式”电子口岸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电子口岸网络化协同监管服务。(市政府口岸办牵头,市外经贸委、重庆海关、重庆检验检疫局配合)
九、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快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信息监测、投诉举报、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逐步推进食品药品企业及品种信息、安全知识、监管动态、警示系统等信息共享和查询服务。建设覆盖市、区县、乡镇(街道)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统一信息网络和智能移动监管平台,提升对重点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十、生产安全监管。搭建安全生产综合信息平台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检查、行政执法、事故查处等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数据中心,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创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市安监局)
十一、生态环境监控。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着力构建覆盖环境质量、“三高”企业、污染源、风险源等环境监管对象,以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点的全要素生态监控体系。大力开展重庆环境监控网络和排污交易管理实时交易及计量系统、三峡库区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示范平台、城市扬尘污染源监测与视频管控平台、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监控系统、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制和应用,提高全市生态环境监控能力。(市环保局)
十二、城乡规划管理。整合基础地理信息、城乡规划及管理信息、涉及空间管控的其他部门数据资源等,建设城乡规划综合数据库,服务于城乡规划编制、管理、评估和决策。全面开展地下管网普查和更新维护。通过社交网络、物联网等手段,广泛收集来自于市民个体与城市基础设施的数据资源,并进行可视化分析和产品研发,发现和解决城市问题。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建立规划分析模型,建设服务全市
各级领导和政府机构的智能规划决策支持平台。结合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和政府简政放权要求,深化规划业务流程再造,建设覆盖全市的城乡规划电子政务云平台,提升规划管理行政审批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利用“互联网+”思路提供面向公众的规划信息服务平台,让公众了解规划、参与规划、监督规划,全面实现阳光规划。(市规划局)
十三、城乡建设管理。建立城乡建设领域工程项目、行业企业和从业人员综合信息平台,以及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与诚信信息管理工作平台。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北斗卫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在城乡建设领域中的应用,大力推进传统建造模式向建筑产业现代化转变,推广智慧建筑、智慧小区、绿色建筑等,提高城乡建设综合管理水平和效率,提升建筑品质,改善居住环境。(市城乡建委)
十四、税务监管。通过整合申报缴款、网络发票、财务报表、重点税源管理等系统,构建具备网上办税、税收动态实时监控、车船税缴纳及减免、网络发票开具、纳税识别号查询、发票查询、报送电子资料等一体化的重庆市税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个性化的纳税服务,通过对纳税人的行为特征分析,将特征相似的纳税人归类管理,提高税务服务和监管能力。(市地税局)
十五、市政管理。紧紧围绕城市管理主线,打造行业数据服务中心,升级数字城管系统,构建智慧城管平台,形成城镇一体化的大城管综合协调管理机制。结合行业管理需求,建设市政设施、城市水务、市容环境、城市执法、城市照明等专业管理系统,提升管理效能,实现城市管理要素、城市管理过程、城市管理决策等全方位的数字化与智慧化。(市市政委)
十六、国土管理。优化升级国土房管基础支撑、调查评价和监测、智慧监管及政务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四大智慧应用体系,重点开展“智慧国土”典型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我市国土管理服务水平。(市国土房管局)
十七、水资源管理。实时监测分析全市水位、水量、水质、工情、灾情等水利信息,加快防汛信息系统、水电信息管理系统等的集成、升级及集约化建设,搭建水利信息综合管理系统,通过各类数据的综合汇总分析、业务协同处理,实现区域水资源的统一监控、配置、引水调度、运行管理、应急指挥等精细化管理,提升水利工程运用、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市水利局牵头,重庆水务集团配合)
五、智慧城市公共服务
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医疗健康、优质教育、社会保障、养老关怀、就业帮扶、交通出行、文化传播、旅游便民、气象预报、智慧社区、智慧商圈、室内导航等以人为核心的智慧化体系建设,加快便民利民信息资源汇集,着力打造信息惠民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城市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方式转变,提升全市城乡居民幸福感。
专栏3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重点
一、医疗健康服务。建立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区域共享电子档案和电子病历,推动市级医院和区县医院检查结果互认试点,降低市民就医成本。建设惠及全市所有人口的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建立科学合理的健康档案数据开放制度,促进电子病历、健康档案数据共享,鼓励第三方开展健康咨询服务,推动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各级医疗机构开展远程会诊服务。(市卫生计生委)
二、优质教育服务。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整合,提供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及继续教育等领域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建设与行业企业相互协作的网络化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和资源共享机制,创新教育资源供给模式,构建基于信息化的现代终身学习体系。(市教委)
三、社会保障服务。支持跨区县(自治县)业务办理、跨地区业务数据查询,完善跨地区医保费用结算管理服务办法,继续扩大跨省(区、市)医保费用即时结算范围。推动社会保障卡向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其他公共领域拓展应用,丰富社会保障卡在社保缴费、待遇支付等金融功能方面的应用。(市人力社保局)
四、养老关怀服务。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推进养老服务机构信息系统建设,推广远程健康监测,支持养老机构利用社会保障卡、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以及医疗机构等资源,开展老年人健康评估、健康监测、医疗救助、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市民政局)
五、就业帮扶服务。整合发布全市就业、创业孵化、就业援助、职业培训、就业扶持政策等公共服务信息。健全公共就业信息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服务和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提供职业培训、创业服务、就业援助、就业扶持政策落实等公共服务。建立就业信息服务支撑体系,鼓励第三方开展就业信息服务。(市人力社保局牵头,市民政局配合)
六、交通出行服务。加快构建集智能交通控制、智慧调度、预测诱导于一体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立基于多源实时交通信息,进行车流统计分析与预测,采用自适应人机交互技术的智能公众出行服务系统,以网站、热线、手机、车载导航等多种形式为载体向市民提供公共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慢行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智能停车信息服务、实时路况服务等全时空实时交通信息服务。(市公安局牵头,市交委、市规划局配合)
七、文化传播服务。充分运用新技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的新媒体城乡传播平台,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农家书屋等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打造一批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主流媒体。推进网络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培育富有活力、形态多样的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多媒体电视、网络电视、数字出版、手机媒体等新型业务发展。(市文化委)
八、旅游便民服务。整合升级旅游信息查询和服务平台、旅游应急指挥调度中心、旅游自动化办公系统、旅游诚信评价与监督平台等旅游信息平台,推动智慧旅游主导型及示范型项目建设,加快构建重庆智慧旅游体系,逐步形成一体化、敏捷化、数字化、交互式的旅游发展新模式。(市旅游局)
九、气象预报服务。利用多种媒体和通讯手段,结合社会公共传播资源,形成覆盖全部地域、面向不同群体的气象信息发布立体网络。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安全运行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建设联接各部门,贯通市、区县(自治县),服务全社会,相互衔接、规范统一的气象灾害应急服务体系。(市气象局)
十、智慧社区服务。推动建设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居民自治、互助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化、精细化、人文化、社会化综合社区信息服务体系。加强社区人、地、物、事、组织、空间等信息资源开发和服务。构建智慧水电气服务体系(抄表、监控、节能),确保水电气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鼓励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接入开展电子政务、虚拟养老、停车诱导、娱乐、消费、公众事业缴费、智慧楼宇、智慧家庭、智慧家政等社区智能便民服务。(市民政局牵头,市城乡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配合)
十一、智慧商圈服务。加快构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打造“线上网络平台+线下实体平台+服务站(点)”的服务体系和联动服务网络。全面推动智慧商圈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网、金融平台、物流平台建设,实现商圈与社区互联互通,信息透明,为市民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市商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城乡建委配合)
十二、室内导航服务。利用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高精度、宽覆盖的室内外一体化位置服务体系,结合建筑物室内外信息、交通信息、地下空间信息等,构建一套智能室内导航服务系统,为社会公众逛街购物、休闲娱乐、室内停车以及建筑应急救援(如高层火灾)等提供快捷、可靠的空间位置信息服务。(市规划局)
六、智慧城市新兴产业发展
顺应“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趋势,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智能物流、大数据、物联网、北斗导航等新兴产业,突出市场主体、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高端智能产品、培育一批知名自主品牌、打造一批领军龙头企业,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专栏4 智慧城市新兴产业发展重点
一、工业互联网。支持建设离散行业制造过程智能控制与管理平台。研发基于物联网的车间制造过程信息化系统,开展支持车间无纸化生产作业、制造过程状态信息采集、设备监控、数控程序上传下载与优化管理、能耗监控、生产过程环境监控、生产过程远程监视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重点抓好冶金、煤炭、民爆、医药、电力、装备等行业示范应用项目建设。(市经济信息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配合)
二、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研发大型农机监控与管理设备,为跨区域流动作业的大型农机提供远程管理和控制。积极研发各类农业敏感元器件、传感器和农业远程监控设施设备,对大棚、鱼塘、果园等进行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加快研发肉类视频生产溯源的设施、设备和软件系统,推进实施肉类食品远程监控和全过程跟踪,加强冷链食品的监控和跟踪,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市农委牵头,市经济信息委、市商委、市发展改革委配合)
三、智能物流服务。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全社会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各类平台创新运营服务新模式。建立保税物流智能管控平台、长江上游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农垦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双福国际农贸城物流信息平台等运营平台,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物流基地。(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外经贸委、市商委、市经济信息委配合)
四、大数据产业发展。推进云计算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开展数据存储服务,形成数据资源洼地。支持有较强集成能力的信息服务提供商建设大数据服务平台,支持国内外知名数据分析和应用企业来渝开展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等增值服务,支持本地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统筹资源,面向细分领域开发大数据应用服务,支持软硬件企业和服务企业垂直整合,与信息内容服务相结合,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市经济信息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两江新区管委会配合)
五、物联网产业发展。加强传感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以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移动物联网基地等重大项目为牵引,大力发展传感器、敏感材料、物联网芯片、射频识别设备、模组、智能仪器仪表、智能终端设备、通信传输设备制造。大力开展物联网系统集成、产品集成、应用集成等应用示范,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市经济信息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配合)
六、北斗导航产业发展。大力促进北斗芯片、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化,构建形成基础产品(包括导航天线、终端芯片、板卡、导航地图等)、导航终端产品和运营服务等北斗导航三大产业链条体系。加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广应用,大力推进北斗导航服务模式和产品创新,推动LBS(位置信息服务)市场加速拓展。(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规划局、市经济信息委配合)
七、智慧城市网络信息安全
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紧建立坚固的网络安全防控体系及科学实用的全程访问控制机制,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建立重要信息使用管理和安全评价机制,强化重要信息系统、重点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和网络空间治理,着力提升智慧重庆整体安全防护能力和自主可控水平,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专栏5 智慧城市网络信息安全重点
一、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加强政务、金融、税务、能源、交通运输、海关、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的重要网站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完善城市网络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加强重点网站运行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形成全市各重点保障单位应急保障常态化机制,建设市级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统一接报、联合研判发布、应急指挥调度以及协同处置和跟踪反馈。(市委办公厅牵头,市政府办公厅、市网信办、市公安局、市通信管理局配合)
二、重点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加强汽车制造、钢铁、轨道交通等重点行业及水、电、油、气等城市运行生命线的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建立健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障标准体系,构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工业控制系统产品检测和安全测评服务体系,保障工业生产和城市运行安全。(市经济信息委牵头,市公安局配合)
三、网络空间治理。开展网络空间综合治理专题研究,创新互联网治理模式,提升网络社会管理能力。加强网络实名管理,推进垃圾短信与网络欺诈监测、假冒网站发现与阻断等技术手段建设,加强无线电领域安全执法,加强对“伪基站”“黑电台”的清理整治,加强公共无线网络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建设。(市公安局牵头,市经济信息委、市网信办、市通信管理局配合)
八、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推进机制。依托全市社会公共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联席会议,建立智慧城市协调工作机制。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召集,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各司其职,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及时研究解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重大问题,打破各种壁垒,强化资源共享,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拓宽融资服务渠道。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机制,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应用平台等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募集资金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三)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切实加强智慧城市高新技术研发、专利申报、标准制定等工作,对我市重要发明专利和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作出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单位设立市级智慧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四)强化人才队伍培养。加强我市智慧城市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我市大专院校开设相关专业,扩大学位点布局和人才培养规模。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培养紧缺专业人才。完善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对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给予奖励。
(五)建立政策保障机制。研究出台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标准及政策法规,制定包括财政扶持、政府采购、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对纳入本方案的基础性、公益性重大工程项目优先给予支持。
(六)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制定统一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探索智慧城市重大项目监督听证制度和问责制度,研究将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以督查或依托第三方评估机构等方式,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定期公布智慧城市建设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免责声明:本文若是转载新闻稿,转载此文目的是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所用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编辑予以删除。
我要投稿
近期活动
帖子推荐更多

Copyright 2008-2024 21dian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号为:津ICP备1000234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