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实现弯道超车的唯一“捷径”

时间:2018-03-12 14:31来源:经济日报

摘要:半导体市场调查公司ICInsights近日发表预测,国际存储芯片市场的超级景气将于今年内结束,主要原因是中国业者将于今年底实现存储芯片量产。

半导体市场调查公司IC Insights近日发表预测,国际存储芯片市场的超级景气将于今年内结束,主要原因是中国业者将于今年底实现存储芯片量产。

 

我国存储芯片行业的动向不只影响着整个国际半导体市场,也成为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存储芯片垄断企业营业利润和股价的最大变数,一直以来在这一领域保持领先的韩国企业感受到了真切的威胁。近日韩国媒体《韩国经济新闻》以“快马加鞭的中国半导体崛起”报道了中国存储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报道认为,在中国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中国存储芯片企业用了不到3年时间,已经成长到跟生产了20年半导体的台湾企业不相上下的水平,韩国企业应提防中国向当年三星超越日本企业一样,被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等企业超越。

 

我国于2014年颁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经过政府和企业近几年潜心的努力和投入,已形成存储半导体三大研发和制造基地,即长江存储、合肥长鑫和福建晋华。现如今,这三大存储芯片基地都分别在当地加紧建设存储芯片工厂,预计最快到2018年下半年就会有存储芯片工厂开始投产。换言之,2018年将成为国产存储芯片主流化发展的元年。

 

存储芯片中比较常见的是NAND Flash和DRAM。NAND Flash闪存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即断电后仍能保存数据,比如手机上16G/32G/64G的闪存和电脑上的固态硬盘用的就是NAND Flash。DRAM是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能将数据保持很短的时间,而且关机就会丢失数据,电脑上4G/8G/16G内存采用的就是DRAM。

 

根据记者掌握的情况,长江存储将主攻NAND Flash产品,而福建晋华和合肥长鑫则把目标锁定在DRAM。三家公司中以长江存储动作最快,它由紫光集团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共同出资建立,被认为是中国存储芯片行业中技术和资金水准最高的企业。去年下半年,紫光再次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和华芯投资共计150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这为紫光解决存储芯片工厂的资金问题提供了重要保障。由于NAND Flash相对DRAM的技术难易度较低,长江存储也将成为第一家实现量产的中国存储芯片企业。而另外两家企业今年将实现产品试生产,预计到明年正式开始量产。

 

尽管我们马上就将拥有自己的国产存储芯片,但我国存储芯片企业的技术与国际领先企业仍有较大差距。据韩国半导体行业专业人士分析,如果长江存储如期量产,三星电子领先长江的技术差是4-5年,而对于合肥长鑫则为6-8年,福建晋华为8-10年。与SK海力士的技术落差则根据各家公司情况有所不同,大致缩短1-2年。在考虑到合肥长鑫和福建晋华的DRAM量产预计比长江存储的NAND晚一年,可以判断中国和韩国技术的差距NAND为5年,DRAM为10年。

 

长久以来,存储芯片市场都被少数国际大企业垄断。NAND Flash市场被三星与东芝联合的Toggle DDR阵营和英特尔与镁光为首的ONFI阵营把持,三星、东芝、闪迪、镁光、SK海力士等国外巨头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三星是领头羊,市场份额约38%。

 

而在DRAM市场,三星、SK海力士、镁光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三星的市场占有率近半,SK海力士的市场份额为接近30%,相比之下,市场份额排名4-6的台系厂商的市场份额总和只有5%左右。

 

可以看出存储芯片供应商被牢牢把持在少数几家厂商手中,而且有着赢者通吃的现象,这对于市场份额占据优势地位的国际大厂非常有利,对于追赶者来说就很不利。如何获得核心技术,尽快缩小技术代差成为关键。

 

过去中国企业曾试图通过跨国兼并获取先进技术。但一直以来西方国家在高科技上对中国严防死守,紫光收购镁光以及试图通过收购西数进而收购闪迪的尝试都最终夭折。东芝出售存储业务也对中国买家差别对待。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政府开始研议,如果是售给大陆或台湾的企业,将根据外汇及外国贸易法劝告东芝中止或重新考虑。

 

由此来看,海外收购之路无法打开,从境外引进核心技术人才成为目前情况下唯一合适的选择,这也将是中国存储芯片产业在不久的未来实现弯道超车的捷径。

 

记者从一名韩国朋友处就听到了一个韩国半导体企业因引进人才实现逆袭的真实案例。目前存储芯片的全球第二大企业海力士在本世纪初曾濒临破产,险些被镁光收购,但该公司从三星半导体部门挖来的一名叫崔珍奭的高级工程师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带领手下的技术团队,通过技术革新,在不到2年时间内将公司研发能力提升到与三星同等的水平,甚至外界曾传言海力士的产品成本比三星更低,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海力士起死回生。

 

事实上,中国的企业已开始了引进优秀人才的工作,台湾的半导体人才成为大陆猎头瞄准的对象。特别是在镁光接手华亚科之后,华亚科内部人心不稳,大批工程师集体跳槽中国存储芯片企业。可以说正是由于台湾人才的大量流入使得中国企业迅速赶上了台湾半导体企业的步伐,成为加速中国存储芯片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但我们同样应该看到,台湾技术与韩国、美国企业的技术相比并不具备竞争力,目前生存下来的台湾存储芯片企业也多是生产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不愿生产的低阶DRAM,台湾技术在未来对中国缩小与世界先进存储芯片技术差距的帮助有限。因此,如何想办法引进掌握核心技术的韩国大厂的高级人才,也许是中国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若是转载新闻稿,转载此文目的是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所用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编辑予以删除。
我要投稿
近期活动
帖子推荐更多

Copyright 2008-2024 21dian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号为:津ICP备1000234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