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企业发展趋势和政策分析

时间:2008-12-23 08:35来源:世纪电源网

摘要:电信重组方案已经尘埃落定,按照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提及的重组方案,新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形成三大全业务运营商竞争的格局。本文针对其发展趋势和可能颁布的政策做出如下分析。1品牌发展品牌竞争已经成为电信行业的必然趋势...

 电信重组方案已经尘埃落定,按照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提及的重组方案,新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形成三大全业务运营商竞争的格局。本文针对其发展趋势和可能颁布的政策做出如下分析。

 

  1 品牌发展

 

  品牌竞争已经成为电信行业的必然趋势,成熟电信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电信运营商间的品牌竞争。电信产品已经体现出“商品化”,产品、技术和价格等都已无法构成竞争的差异化因素。在价格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品牌竞争成为电信竞争的高级形式。

 

  塑造品牌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品牌是客户消费的综合体验,各个运营商以前作为技术、网络类公司,可能只注重于服务的一个方面。实际上客户的消费是一个过程,从产生需求到使用到售后服务,都是品牌发展所需要关注的。客户资源是运营商们的核心资产。重组后,各企业必将更加注重在留住老客户的基础上拓展新业务。经过重组,各运营商品牌归属情况如表1所示:

 

  中国移动:在全业务市场上,移动在个人品牌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是与电信、联通相比,缺少家庭和集团品牌,品牌信息化内涵尚待挖掘。移动和铁通可以在业务拓展、渠道进入等方面深层次合作;在东部以及广东等中国移动经营良好而铁通薄弱的地区,会以移动业务为主,加快占领市场。

 

  中国电信:预计个人市场品牌将重点放在中高端商务行政人群(世界风),逐步将原小灵通低端客户迁移至新建立的品牌;同时,提升家庭和集团品牌,稳定现有中高端和低端客户,逐步渗透移动个人客户。

 

  中国联通:保留个人市场低端品牌,重新包装GSM商务品牌;利用宽带优势组建集团和家庭品牌。

 

  2 运营商发展策略分析

 

  重组以后,中国电信业的格局如图1所示。

 

  未来全业务运营的竞争将加剧,当前各运营商应该会加快管道、光缆、接入机房等网络基础资源储备,加快合并的网络资源整合,缩小弱势业务与竞争对手差距。重组后各运营商网络资源优劣势分析如表2所示:

 

  重组后各运营商都需要尽快推进技术升级,推进网络IP化改造。全业务运营必然要求从业务、终端、网络到运维等进行全方位的融合。IP技术以其高效、开放、灵活、低成本的优势使这种融合成为可能。因此,要继续加快核心网、承载网等IP化改造工作。

 

  2.1 中国移动发展策略分析

 

  业务发展和网络发展要有重点,全面推进的策略不可取。移动网是当前利润的主要来源,仍然要作为近阶段的发展重点,互联网是未来利润的主要增长点,固话不是发展重点,仅作为搭配补充。

 

  中国移动具有稳固2G网络优势。2G网络是语音业务的核心主体,已能满足客户对语音通信的基本需求,3G引入对语音业务基本没有影响,GSM网络在国际漫游方面仍具有很大的优势。虽然话音价值不断衰减,但在未来较长的时期,话音收入仍然是运营商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然而,对移动而言,TD技术网络优化经验还需积累,网络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3G(TD)的业务优势,在于高速数据传输及其丰富应用,主要是面向中高端客户。为保证良好的客户感知,可以考虑在TD网络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再进行大规模放号。

 

  2.2 中国电信发展策略分析

 

  以这次重组为标志,电信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此前,传统固话业务不断下滑,小灵通除了抢占到不少低端客户外应该是没有盈利,宽带业务是其唯一亮点。电信收购了联通的C网在短时间内对移动的影响甚小,但对中国移动来说,电信的主要威胁是它直接获得了移动牌照。

 

  中国电信可能采取的策略:一、将会继续推进新的FMC(固定与移动融合)发展,将CDMA手机业务和固话、宽带业务捆绑,其具备将不同业务打包营销的经验,如“我的e家”等客户品牌。二、推出Wi-FiC网双模手机。策略一的瓶颈还在于终端,C网手机价格相对较高,款式也不如G网手机多;联通时代的C网的单用户营销成本也比G网高出很多;此外,还要考虑到高通公司的巨额专利费等问题。策略二的风险在于,主管部门能否批准Wi-FiC网双模这种模式。如果可以,这将是电信业革命性的模式,“无线城市”也会因此成为现实。

 

  2.3 中国联通发展策略分析

 

  出售C网使联通获得大量现金流,联通将大规模地投资网络建设,进一步改进网络覆盖。可以预见,今后几年国内的移动电话需求还基本是以话音业务为主力,接下来依次是短信、彩铃等,这些业务2G网络也能够很好地实现。联通建设WCDMA初期,还是要以抢占用户为主,加大网络投资,做好网络覆盖,一定要改变用户心中“网络覆盖不好”的形象。

 

  此外,由于新联通是网通+联通G网,其固定和移动构成与电信+联通C网有共同点,而电信有丰富的固网和小灵通运营经验,所以在业务捆绑和套餐推出上,联通可以采取跟进中国电信的策略。

 

  3 面临的政策分析

 

  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是接下来几年电信监管政策的导向,《通告》中提到:针对重组后新的市场架构,将在一定时期内采取必要的非对称管制措施,促使行业格局向均衡发展,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制。

 

  3.1 互联互通管制——实施可能性较大

 

  新运营商成立后,移动通信中的互联互通问题将会很突出。虽然重组后的三家运营商都属于全业务运营商,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移动市场上“一大两小”的局面很难改变。《通告》中指出:“通信行业管理部门将制定更加严格的行业监管政策,对变相阻碍、破坏互联互通、网间漫游的,给予企业经济处罚,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

 

  在国外,主导运营商大多被要求开放网络资源,向小运营商或者虚拟运营商出租部分网络资源。重组后的互联互通管制很可能要求移动市场的主导运营商中国移动开放网间漫游业务,如青藏线沿线一带只有中国移动的信号,监管政策可能要求将这部分网络开放给其他运营商。不同网络间漫游结算等价格上限也会由监管机构给出,可以预见,该部分结算标准应该不会超过已有的国内漫游资费的上限。

 

  互联互通将带来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只有建立一个完善、合理的互联互通机制,才能保证电信产业的公平竞争。因此,重组后互联互通管制实施可能性较大。

 

  3.2 号码携带——政策颁布可能性较大,短时间内无法实施

 

  号码可携带(portable)是指用户可以在保持原有号码不变的前提下转换不同的运营商。国外有多个国家的经验表明,推行号码携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市场均衡。

 

  号码携带如果是双向可携带,对消费者比较公平,但是这样达不到非对称管制的目的,对市场中的弱势企业没有帮助作用。近期工信部拟在天津和深圳开展试点实施“单向”号码携带政策,即允许中国移动的用户携带号码选择其他运营商,其他运营商的用户无法如此转入中国移动。但是,很多专家和咨询机构对此并不乐观,认为由于运营商实力悬殊,号码携带将对新电信和新联通甚至是中国移动的TD-SCDMA(不纳入号码携带范围,TD只能转入不能转出)造成很大的压力,小灵通用户、联通GSM用户、电信的CDMA和移动的TD用户可能退网再流向中国移动。

 

  此外,号码携带还面临技术成本分摊、各项配套措施的进一步完善、用户积分转运营商和其他限制(如同网通话价格很低)等对非主导运营商不利的问题。号码携带若运用不当就会使市场结构更加不合理。应该结合市场竞争格局调控的需要和一系列配套政策推行号码携带。综上,号码携带在政策上颁布的可能性较大,但考虑到配套措施难以完善,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付诸实施。

 

  3.3 份额管制——实施可能性中等

 

  份额管制是指对运营商的市场份额直接管制,对市场营销行为进行重点监督。具体案例有:2002年欧盟建立主导运营商的管制体系,认为在某一区域市场份额达到40%的运营商就认定为主导运营商,并对之进行管制;韩国政府为了维持市场有效竞争,要求本国最大的运营商SK电讯市场份额不能超过50%,否则每天罚款10亿韩元。

 

  份额管制能够维持公平竞争,促进产业发展,避免了通信行业激烈的低价竞争,使得运营商们能专注于提高ARPU值,更好地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但是考虑到我国的运营商都是国有企业,份额管制会在一定时间内降低利税,且无法对运营商管理层的业绩进行考评,配套方案实施难度较大。因此,该项政策实施的可能性中等。

 

  3.4 价格管制——实施可能性中等

 

  不对称价格管制允许非主导运营商的价格低于主导运营商,从而非主导运营商更容易发展。中国联通进入市场时,信产部实施非对称价格管制,允许其资费低于移动?0%。此次重组后可能的措施是让电信和联通的价格略低于移动的价格。

 

  但是,现在套餐种类繁多,具体业务的价格标准也很难确定,加之过于强调非对称价格管制可能限制TD的发展。因此,价格管制实施可能性为中等。

 

  4 结束语

 

  本轮电信业重组之后,国内三家运营商都成为全业务运营商,但是话音、短信、宽带仍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运营商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新技术推进、新业务开展是否存在与之匹配的需求以及对管制部门政策的分析,都是企业发展战略高度上的问题,需要充分论证后才能执行。企业的正确决策于国家、企业、用户都是大有裨益的,期待各企业都能够选择正确发展策略,从而确保我国电信产业的健康发展。作者简介:戴建华: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产业经济与政策、电信网络规划等,曾参与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研究等政策类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黄亮:工程师,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就职于江苏省盐城广播电视台。主要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非线编辑网络技术、数字化演播室虚拟技术、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等。

 

作者:戴建华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黄亮 江苏省盐城广播电视台

http://www.21dianyuan.com/supply/supplyhome/company.php?company_id=1544

免责声明:本文若是转载新闻稿,转载此文目的是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所用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编辑予以删除。
我要投稿
近期活动
帖子推荐更多

Copyright 2008-2024 21dian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号为:津ICP备10002348号-2